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近年来,沅陵县深溪口积极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立足乡情现状,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,全方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,谱写了一幅“业兴民富、景美人和”的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围绕经济发展,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激发新动能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。沅陵县深溪口下辖九个村,坚持党建引领,立足“农民果园,县城后花园”定位,深化“支部+合作社+公司+农户”模式,因村制宜实施“一村一品”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,各自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寻找自我的产业“台柱子”。2024年以来,卢家湾村百亩西瓜喜获丰收,凭借口感好、甜度高,征服了消费者的味蕾;横石村抢抓“鸡”遇,让横石“林下土鸡”养殖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、助农增收的有效途径,成功占据沅陵县城土鸡供应的半壁江山;文家村规模化种植冬桃绿了荒山,美了环境,富了群众,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超过7万元的净利润;桂竹潭村的知名品牌“曹天椒”瓶装剁辣椒为集体经济带来增收30余万元,南山新村“沅江土鸭”、龙子坪村“贡米”、隆兴村草莓种植基地等产业蓬勃发展,带动脱贫户增收600余人。此外,深溪不断口加大中药材、“光伏”项目、城郊休闲度假、小食品加工等新兴起的产业建设力度,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、价值链,促进三产融合发展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可以说,沅陵县深溪口各村依托资源禀赋,“一村一品”初见雏形,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、产业兴旺、群众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围绕强基固本,在巩固成果上实现新突破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,是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要求。沅陵县深溪口一以贯之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,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,由县、乡、村三级干部创新性采取“1+3”及1人联8户的方式来进行结对帮扶,因户制宜制定年度帮扶计划,定期走访评估,确保不出现返贫现象。同时,深溪口通过引导外出务工、企业吸纳、公益性岗位、参加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,帮助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2854人,就业总人数较上年持续增长。此外,深溪口坚持“惠民生”增进百姓福祉,一是实施民政兜底保障工程,2024年累计发放低保生活保障金100余万元、困难保障金近70万元,临时救助100余起,累计发放救助金15余万元;二是落实义务教育困难生活补助、和幼儿入园补贴,补助资金共计20余万元;三是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,制定机制预案,对水源工程、蓄水池、管道定期维护管理,对水质进行监测,群众从“吃上水”实现了“吃好水”。
围绕乡村振兴,在宜居宜业上做出新成效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是亿万农民的共同期盼。在塑形上,沅陵县深溪口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。以“清”为抓手,采取定期拉运、组织填埋、新设垃圾箱等方式,对农户庭院和房前屋后的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理;以“管”为保障,明确村保洁员工作职责,采用“基本工资+绩效”的考核方式,将工资发放与日常管护相挂钩。建立健全村级“日小扫、周大扫、月评比、季奖评”制度,定期清理乡村生活垃圾,无死角推进村庄清洁行动,以严的制度巩固提升整治成果,同时建立健全农村用厕长效管护机制,设立改厕管护员,定期对村卫生厕所进行巡查,杜绝“改而未用”现象。在铸魂上,沅陵县深溪口总结推广沅陵“一约三会”乡村治理模式。各村制定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,成立幸福协会,用活“幸福资金”,创新道德激励约束机制,推行乡村治理“红黑榜”,上榜一个、带动一片,充分的发挥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作用。2024年完成卢家湾村上、下湾组“美丽村寨”建设,巩固隆兴村青岩洞、龙子坪文家庄“美丽村寨”成果,截至目前,深溪口先后建成9个“美丽村寨”,桂竹潭村、南山新村获市级“美丽乡村”、隆兴村获省级“美丽乡村”称号,为市、县农村人居环境擂台赛现场会提供了可参考、可复制的现场。
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,既是时代的呼唤,也是人民的期盼。沅陵县深溪口聚焦产业兴、百姓富、环境美三个维度,以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、和美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,久久为功,悄然蜕变,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现代化“富春山居图”。(樊晓雨 张俭俭 全涛 向仁勇)
欢迎来电咨询:400-114-7977 地址:宿迁市宿城区栖霞山路22号